日本料理中的剌身,多数是生鱼肉条块,只有河豚剌身等几种,才切得其薄如纸,可以透视盘面的花纹。

中国古代的鱼脍,讲究切得愈薄愈好,有时进一步切成细丝,称做“脍缕”。

曹植在《七启》赋中形容切出的生鱼片薄得象蝉翼、松散得像雪花,轻得能随风飘扬:“蝉翼之割,剖纤析微。累如叠,离若散雪,轻随风飞,刃不转切”。

切生鱼片专用一个术语:“斫脍”。“斫”字音“zhuo2”。斫脍的时候,砧板上面要铺上白纸,以吸收脍刀压出的鱼汁。表面不湿的生鱼片,能够松散地摆设在盘子里,无论观感和口感都好。

刀功高明的大师傅,不仅生鱼片切得极薄极细,而且白纸上几乎不沾汁水,杜甫为此有诗赞叹道:“落砧何曾白纸湿”。

斫脍的刀法很早就有专著出现。

明末李晔在《紫桃轩杂缀》里报告,他读过一本“文极奇古”,可能是唐人撰编的《斫脍书》,书中列举的刀法有小晃白、大晃白、舞梨花、柳叶缕、对翻蚨蝶、千丈线等名目。

《斫脍书》已经失传。

斫脍曾是古代文人创作的素材。

西晋潘岳在《西征赋》中写道:“饔人(厨师)缕切,鸾刀若飞,应刃落俎,霏霏”,杜甫和苏轼也分别有诗句:“饔子左右挥双刀,脍飞金盘白雪高”、“运肘风生看斫,随刀雪落惊飞缕”。

是大师傅从厨房里走出来,在宾客面前表演刀艺,作为进食前的开胃节目。

“运肘风生”、“左右挥双刀”,动作夸张,目的显然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。

有时,表演者还使用挂有小铃铛的刀具-鸾刀,更使斫脍增添音响效果。《西征赋》中“霏霏”(“”音“huo4”)四字一语双关,既描绘切得极薄的生鱼片纷纷飘落的景像,又摸拟鸾刀敲打在砧板(俎)上的节奏和音响。

斫脍也是古代画家创作的题材,在中国美术史料中,著录有三幅有关的古画。

第一幅是东晋顾恺之的《吴王斫脍图》,据北宋董《广川画跋》的记叙,描绘的是上述介象故事的下半截:介象钓出鲻鱼后,孙权令厨师当场表演斫脍,并把加工好的生鱼片分赐给殿中的大臣。

第二幅是佚名画家的《王右军斫脍图》,从苏轼的题跋可知,画的是王羲之观赏斫脍的情景。

根据画面内容,这两幅画的更贴切的标题应当是“吴王观斫脍图”和“王右军观斫脍图”。

第三幅是唐人杜庭睦的《明皇斫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美梦设计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游民星空只为原作者含笑半步仙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含笑半步仙并收藏美梦设计师最新章节第570章:心中有善,魔又何妨 本书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