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场的建设还在继续,除了铁场本身,王延兴又建了两座烧木炭的窑、在铁场一侧,沿官道一线,再建了一排厂房,还有,在溪水中的坝,也筑了起来。

筑坝的过程中,还有一项技术也被用了出来,那就是土水泥。或者说,叫做人造火山灰水泥。工艺很简单,从炉渣、碎粘土砖中挑出较小的碎块,再次破碎了,然后碾磨,过筛后得到细分后,与经过同样碾磨成分的生石灰混合。

这玩意比后世的水泥,自然差了许多,可比唐代的现有粘结剂强了不知道多少!只是,因为缺少足够的破碎能力,这玩意的产量也是论斤的,自用尚且不够,想拿去卖钱自然是没戏。

也罢,生产了足够水坝用的水泥后,便将制粉的石碾子等全套工具,尽数收到铁场后面的实验室去,以备后用了。

不管怎么说,厚重的坝体,配合水泥的功效,将溪水的水面,足有抬高了一丈多,再算上溪流本身的落差,经过引水渠引流到水力转轮处,形成了一丈半的落差。按照溪水每秒三到四个个立方的流速,其中蕴藏的水力,理论功率可到上百千瓦。

当然,实际上能转换出来的可用的水力,三分之一都不会有,也许是五分之一,也许是十分之一罢了。要想多转换出来一点点,就要再次考究王延兴这个脑袋的机械设计能力了。

经过大量的纠结和考虑到现场能用的制造工艺后,他最终选择了筒车,作为水力转换的工具。

只是,他的设计却是与传统的筒车反其道而行之,传统的筒车是以水流推动筒车旋转,然后用浸入水中的提水筒将水提高。而他则是将水,在高处引入筒车的筒中,借水的自重,推动筒车旋转。

筒车的旋转中心,用硬木做的芯轴,变成了功的输出机构。

将轴加长,伸入到不同的作坊内,又经由凸轮、皮带、拨杆等不同的传动方式,便可变成风箱或者锻锤的动力。

而对动力的分配,也是个问题,在后世,自然是在终端处设置不同的档位,通过离合器等部件进行换挡。

这个年代自然没这个条件,便通过分配引水道中的水量,来调节筒车功率大小。

其中,高炉用风量很大,而且是持续用风,一架筒车的动力,便专门为它配置;两大一小三座反射炉也需要用风,所以,给他们也配备了一座筒车,不过,反射炉用风并不连续,所以,当反射炉不需要用风的时候,这架筒车的功还可以供应给锻锤。

锻锤需要的功率是最大的,也更复杂,按照打制的需求,王延兴设想有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 下一页

回到唐末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游民星空只为原作者北冥蟹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北冥蟹并收藏回到唐末当皇帝最新章节完本感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