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,还有一句老话,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丝安慰,那就是“上帝也拿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

☣本书作者张有敬提醒您《孩子的心理报告书》最新章节在游。民星空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shuiqiantejia◑com☣(请来游。民星空。看最新章节。完整章节)

。上帝的孩子亚当和夏娃,不是也没有听从父亲的话,偷尝禁果了吗?由此看来,不让做的事情偏要做到才能释怀;让做的事情,死也不愿意做,这可能是我们人类的天性。父母的作用就是适当驯服这种天性,让孩子明白守规则的重要性,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。

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律能力,同时也为了把他们培养成遵守社会共同规范的成员,孩子们需要一个发展自我调节能力的过程。一般来说,12个月的孩子就能接受父母制定的规则;24个月的孩子听到父母的命令,如听到“不要摸 、“等着 就能自己调解自己的行为;到了36个月,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加发达,就能随着身边情况的变化进行自我调节。需要说明的一点,就是这里提到的年龄,一般是出现自我调节能力的年龄最小值,有些孩子就是过了36个月,仍然是个不听话、专门唱反调的青蛙。

04

只有妈妈幸福,

孩子才会幸福

留给孩子幸福基因

养育孩子的过程给我的感觉是,虽然孩子自身条件重要,但是更重要的是妈妈的心态。为了工作把孩子托付给别人,心里却不认可这种安排,或者整天和孩子在一起,心里却埋怨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,这两种情况为孩子着想,无论哪种都不是好的选择。

一个叫做霍普曼(Hopman)的研究专家指出,“妈妈自己对于工作和育儿有着什么样的态度 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最重要的,只要妈妈有工作的热情,对自己的工作满意,那么以此为基础,她就能更好地扮演好母亲的角色。就算儿童之家的条件不是最好的,但是只要妈妈对自己的工作满意,对孩子的发展反而会有帮助。如果妈妈愿意继续她的职业生涯,但是为了养育孩子和家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事业,她们就有可能疏忽孩子,也有可能把气撒在孩子身上,或者想通过孩子来满足自己,就会搞得孩子不得安宁。孩子们和这样的母亲就是整天在一起,也不会得到任何的帮助。

妈妈在家或不在家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妈妈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,觉得幸福,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。如果认为自己的生活无聊,整天的苦恼,那么就算母亲和孩子可以24小时在一起,也不会比那些因为工作、一天只能和孩子相聚几个小时的母亲好到哪里去。只有那些对自己的选择满足、堂堂正正地生活着的母亲才是最好的母亲。

05

要经常和孩子交心

如果孩子们有一个像我这样工作繁忙的母亲,很多事情都要依靠他们自己来解决:放学回来,他们看不到他们爱吃的、热气腾腾的食物,也见不到满脸笑容迎接他们的妈妈;心情郁闷的时候,也见不到妈妈倾诉;也没有人帮助他们完成作业;打电脑游戏,也没有人唠叨;也没有人关心他们去学院学习的情况。那么,孩子们对这样的父母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?

以《向孩子们询问》一书而闻名的盖林斯基(nsky)为了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,采访了父母都有工作的孩子们。他首先要求孩子们对自己的父母作几点评价,其结果,对于孩子们来说,父母是否有工作或者是否在家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父母养育他们的方法。

「如章节缺失请退出#阅#读#模#式」

你看#到的#内#容#中#间#可#能#有#缺#失,退#出#阅#读#模#式,才可以#继#续#阅#读#全#文,或者请使用其它#浏#览#器

章节目录

孩子的心理报告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游民星空只为原作者张有敬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有敬并收藏孩子的心理报告书最新章节第四章、批评型母亲(4)